在祖国西南边陲,云岭佤乡,民警金凤在这里已有九个年头。她是乡亲们的“女儿”,孩子们心里的“姐姐”和“妈妈”,她和她的“家人们”,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,共同书写警民和谐的新篇章。
“金凤”
金凤,出生在贵州都匀,一个漂亮的80后,因为从小受军人父亲的影响,金凤瘦小的身体里总是藏着“男子汉”的能量。爸爸说:“即使是女孩子依然要坐如钟、站如松。你是女孩子,也能对社会做出不一样的贡献。”
长大后的金凤如愿以偿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。2007年正式开始参加工作,现在是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勐董边境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。细数一下时间,这位汉族姑娘来到临沧佤乡已经九年了。这个叫“勐董”的地方变成了她的家。
勐董地处边境线上,南部与缅甸接壤,是一个集山区、半山区、郊区、坝区四位一体的边境农业城镇。
九年,初见变成习惯,习惯了这里的气候、饮食、风土人情。
他们的“女儿”
社区工作很琐碎,金凤需要顾及方方面面,办业务、下辖区,还有总结上报,每一个小细节都不能出错。九年来,金凤已然成为村里的小名人,村里老人们把她当作亲女儿一样,即便每周都走访,每每见到她眼里还是泛着泪花。说不出多余的话,紧紧握着她的手就是开心的。
村里还有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和残疾人因为行动不便,无法及时办理二代身份证,甚至有一些已经导致户口被注销了。金凤了解到这些问题之后,主动去到各个村寨,帮这类人群采集了照片,带回所里统一办理了身份证。2014年以来,金凤已经为40多名特殊群体进行了入户办证。
金凤是一位地道的汉族姑娘,但是临沧却是一座佤族人民聚居的小城,很多时候会出现语言沟通的障碍,即便遇到对方不理解、不配合的情况。金凤还是耐心处理,先安抚好老人们的情绪,再竭尽所能帮助老人们解决问题。
他们的“姐姐”
村里的孩子们,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,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,孩子们从小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,却因为没有母爱、父爱的陪伴变得脆弱自卑。很多孩子甚至觉得读书没有用而中途辍学。金凤在长期走访中发现了这些问题,开始对孩子们进行劝导。与对待老人的方式相同,走进他们的心之后慢慢改变他们的生活。
村里孩子们家庭条件都不好,很多小朋友一件衣服能穿几年,脚上也总是踏着不合脚的鞋子。金凤时常心疼他们,自己掏腰包给他们买衣服、鞋子、生活用品,为了孩子们能好好读书,还给他们交学杂费。
“视如己出”四个字说着容易,做到却很难。在金凤的心里,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等待引导的“花朵”,“花朵”最后的绽放就是她多年坚持不懈换来的一句:“金凤姐姐!我考上大学了!”
一次偶然的机会,金凤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关于孩子们的动态被人关注并转发,开始有爱心人士联系上金凤,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。也有爱心机构和学校为当地的孩子们寄来新的书籍、生活用品和文具。
上海实验学校的老师看到金凤和孩子们的故事后主动联系了金凤,一起为留守的孩子们开展了一个名为“一本新书”的活动,上海的小朋友们用自己的零用钱每学期买一本新书,写上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和对留守孩子们的祝福鼓励寄到勐董,再分发到每个孩子的手里。
这些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,渐渐变得有所期待,了解了更多的知识,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不只是打工,而是走出去,为祖国做贡献。
她的“妈妈”
9年来,金凤关注着村子里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情况,这原本是工作的一部分,直到她收到一条信息:“金凤妈妈,我可以叫你妈妈吗?虽然我有自己的亲生妈妈,但你就像我的妈妈一样。”
这条信息给金凤的惊讶和触动是一样的,对于一个80后的女孩,突然多出了一个“大闺女”,她很惊讶,但发送信息的人对她的爱第一次这么清晰地表达出来,金凤很触动。
发送信息的孩子叫赵芳,是金凤长期进行关注和劝导的孩子,因为长期和父母分隔开,她养成了孤僻的性格,在几次的探访之后,金凤注意到了这个小女孩,从那以后,金凤就开始疏导她。从家访到两个人“秘密”写信交流,从学习到生活到个人健康最后到人生规划......这个害羞甚至有一点自闭的小姑娘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圈。
除了自费帮助赵芳,金凤还给赵芳找到了一个一对一帮扶的江苏好心人士,现在的赵芳已经抛掉了从前的自卑,在不久前还参加了关于党史的演讲比赛,比赛前她向金凤妈妈询问,金凤亲身示范,讲党史讲动作。赵芳替自己的“妈妈”感到自豪。
现在的赵芳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将来想成为一名警察或者军人。这个奔赴未来的种子在赵芳自信的笑容中衍生为萌芽,正在一天一天壮大。
他们的普法老师
金凤是村里的普法宣传员,在边境线的特殊地理位置,很多村民对法律的意识薄弱,常常因为现实的压迫和利益的诱惑而迈出错误的一步。金凤在常年的普法工作中发现,与其对知法犯法的人进行普法,不如从他们家人身上展开。妇女、儿童、老人成为金凤的主要普法对象,渐渐的,村民们都知道了“家和才能万事兴”,一个人的自律能力决定着一个家庭的未来。
疫情初期,口罩脱销引起了价格的水涨船高,有些村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高价贩卖口罩的信息,虽然也听过金凤的普法宣传,但是面对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口罩,还是很犹豫要不要买。金凤得知情况之后,立马联系上了他,并给他进行了案件分析和科普,在金凤的劝说下,村民删除了那个卖口罩的人。
后来,网上陆续曝光了一些以贩卖防护物资诈骗的案件,村民看到后还特意感谢了金凤,“瞧,这就是我们普法的好效果”。
他们的好警察
今年以来,她共推送防范视频30余条,开展普法宣传50余场,发放防范宣传册10000余本;参与县政法委直播3次,参与电视台普法视频录制10余次;帮助教育部门劝回辍学学生1名,帮助失业者再就业1名;因普法及时成功阻止2名老人遭受电信网络诈骗,挽回资金3000余元。为了形成多样化的普法形式,她参与并督促学校、村文艺队、民间艺术团编排普法文艺节目,改民警单一普法方式为群众共同参与,改填鸭式枯燥灌输为让群众主动学法、乐于学法。她用普法的形式提升群众参与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和疫情防控的意识,建立起边境法治战线,真正实现“法治宣传固边防”。
在勐董,“金凤”已经变成一个温暖的词,唤醒了无数真诚的笑脸,显露着老人的慈祥,孩子的天真和村民们的感恩。
现在的金凤成了一个母亲,有一个三岁的儿子,问及有了孩子之后的工作心态有没有变化,她坚定地说:“我现在更加知道一个妈妈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,现在,我是他们的金凤姐姐,我还会努力把这件事做下去,变成更多人的金凤妈妈!”
诚心、热心、有心、耐心、尽心、细心、爱心,这是金凤始终牢记在心并付诸行动的,她开心的是这些词汇逐渐变成双向的。
“对自己将来的工作还有什么计划吗?”
“我不喜欢换地方,我过去、现在、未来都想在这里,我爱勐董,这是我的家。”
临沧边境管理支队 供稿